3000万韩元等于多少人民币 高清

评分:
9.0 推荐

分类: 记录片 2018

导演: 尤里斯·伊文思

剧情介绍

  简介:
  在世界电影史上,尤里斯·伊文思被称为纪录电影的先驱,与美国的罗伯特·弗拉哈迪、英国的约翰·格里尔逊和苏联的吉加·维尔托夫并称为四大纪录电影之父,与其他三位不同的是,伊文思的创作生涯最长,在长达6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拍摄了60余部影片,一部寻找失落青春的诗意纪录《塞纳河》曾使他获得1957年的戛纳金棕榈大奖。
  中国的抗战不仅掀起了中国电影人的创作热情,也吸引了国外电影大师的镜头。上世纪30年代末,多位国外记录片导演来华摄制影片,他们中最杰出的代表就是尤里斯·伊文思。伊文思1938年在中国拍摄的《四万万人民》不仅是他电影生涯的代表作,也是他与中国维持50年的情谊的开端。从抗战开始,在不同的年代,他用自己的镜头纪录下了不同的中国。
  外国人来华拍纪录片的历史,最早大约可以追溯到电影诞生的那几年。1896年,卢米艾尔兄弟派出了数百名摄影师奔赴世界各地拍片,其中一些摄影师就曾来华拍片。此后,美国人、意大利人、苏联人、瑞典人都曾经把镜头对准过中国,但多是风光片及风土人情、文物考古、民居民俗的纪录,直到战争的悄然到来。1935年,在燕京大学任教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用一台十六毫米手摇摄影机拍下了“一二·九”学生运动的场面,今天已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
  1938年,尤里斯·伊文思来了,这个“飞翔的荷兰人”飞到了中国,与他同行的还有我最崇拜的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在1936年,两个勇敢的人在西班牙内战爆发之际,把摄影机和照相机的镜头对准了这片燃烧的土地,伊文思拍摄了广受赞誉的纪录片《西班牙土地》,而卡帕也因拍摄《共和军之死》的照片一举成名。 “纪录”拥有了出生入死的刚毅血性。从此,“什么地方燃烧,就去什么地方拍摄”被奉为摄影师的职责。西班牙内战是西方前线,而中国战场则被称为是反法西斯斗争的东方前线,从西方前线远涉到东方前线,伊文思和卡帕在中国拍摄的珍贵图像仿佛西班牙影像的回音。
  1938年4月初,在抵达中国不久,二人便拍摄了“台儿庄战役”,那是值得庆贺的第一场正面击溃日军的胜利,伊文思和卡帕要求上前线拍摄,最终未能拍到决战的场面,因为他们是外国人,没人敢为他们的生命承担风险,但他们还是抓住机会在台儿庄附近的小树林中拍摄了这场战斗。伊文思回忆说:“我不是一个作家,我通过画面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我一定要表达死亡对我意味着什么,不仅仅是拍几个尸体,而是拍摄整个一段,死亡牵连到的往往是许多人。我触到了中国,中国也触到了我,我拍了战争,拍了一个在战争中瓦解,又在战火中形成的国家,我看到了勇敢!”
  纪录这场战争的《四万万人民》成为了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真实写照,并且起到了声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的积极作用,这些影像成为后来中国抗战影片的重要素材。而卡帕生平最有力度的照片,就是他拍摄的遭日军空袭后的劫难场面。
  正如卡帕那句永远的名言:“如果你照片拍得不够好,因为你离得不够近”。1954年,卡帕在越南战场触雷身亡,如一个不参与杀戮的斗牛士般身着光彩耀目的斗牛士装束轰然倒下,而伊文思继续潜行在战火中。
  伊文思的冒险不是赌徒的博彩,也不是亡命徒般的轻生,而是为激情所贯注,为信仰所战斗的勇气。在中国抗日战场上,在越南抗美的丛林中,在古巴剿匪的追击中,甚至在70岁高龄,依然在战火中拍摄。这个“飞翔的荷兰人”被祖国放逐,却四次来中国,他称中国是收养他的“第二故乡”,他爱这里的人民。
  红色电影的开端——延安电影团
  伊文思在临走之前,秘密地把一台埃摩摄影机交给了一位左翼影人吴印咸,这位吴印咸后来被称为共和国摄影艺术的拓荒者。1938年秋,吴印咸和袁牧之两人带着这台摄影机和从香港购得的全套电影器材到达延安,在八路军总政治部下成立了“延安电影团”。
  最初电影团只有6个人,有电影工作经验的仅有3个。1938年10月1日,电影团开拍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记录片《延安与八路军》。1940年袁牧之将完成的影片底片带到苏联,没想到正好苏德战争爆发,没能在苏联印出拷贝送回国内放映。进入40年代后,电影团拍摄了多部新闻短片,在根据地露天放映。

评论:

  • 荀从安 5小时前 :

    看似是讲浅草小子,其实只是在讲他的师傅,师傅的固执,师傅的温柔,师傅的细腻,师傅的无奈,师傅的担当,师傅的幽默,师傅的一生。

  • 琛心 1小时前 :

    不错,虽然只是一场很小的战场,但总归是用视觉再现了故事,故事简单但很抓人,确实是短小精悍了

  • 竹昕珏 9小时前 :

    我看的这场,有老人有孩子。一位戴着红围巾的老人也待到字幕放完,边下台阶边吸鼻子。

  • 鸿泽 1小时前 :

    想起北野武于书里写他在遭遇车祸后,

  • 瞿沛凝 6小时前 :

    北野武 克制 不煽情 但还是有感动到 笑点泪点都有 老年的北野武 化妆太过了

  • 程雨伯 8小时前 :

    硬汉内心柔软的过往。结尾太感人了。唯一的缺点是柳乐优弥太帅了。

  • 糜新柔 3小时前 :

    3.5吧。严格来讲,这是一部一般的电影,每个桥段都似曾相识,构思上,设计上也无独到,新颖之处。如果没有北野武加持,这就是部很一般的电影,可这偏偏就是北野武的半部传。可是依然没办法,可能这片能感动北野武,但无法感动我,就算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就迷恋北野武,我也无法因为他而感动——这片实在是太套路了,太不北野武了。唯一有情绪触动的两处是北野武原声唱《浅草小子》的两处,第二处还被老年北野武的妆给破坏了——直接让本人出镜岂不是直接拉升了影片的冲击力?!怎么想的。

  • 海震 4小时前 :

    每个人物都让人记不住,每个转折点都很生硬,每颗子弹的特效都很尴尬,能把真人真事拍这样这是老谋子水平吗?比悬崖之上还差一点

  • 濮阳怀梦 5小时前 :

    问:“北野武的相方后来去干什么了?”我:“组了ナイツ”

  • 老清俊 0小时前 :

    演员的表演自然而具感染力,当剧本走向形式化为冲突而冲突,为场面而场面时,演员就成了符号,角色行动的逻辑有矛盾,违背了人物性格与身份,更不用提作战中战略战术的问题,让珍贵的狙击班对狙的理由就很站不住,导致了这个故事的说服力不够。真实事件和人物更精彩百倍。

  • 淑颖 0小时前 :

    很轻盈,这也不失为一种处理传记片的方式。不需要对人物过度挖掘,而是把重心给到情境氛围的塑造中。让北野武自己来拍的话恐怕不会是这种感觉,但出乎意料的还不错。可以与KIDS RETURN里的两个漫才小子比对看。

  • 营冰真 8小时前 :

    以小见大,抗美援朝还有很多这样的题材,值得我们去挖掘。没有明星脸,更亲切,更真实,代入感更强。

  • 理婉静 1小时前 :

    北野武的故事,主角却是深见千三郎。堆砌了太多表演段落,看不出什么导演技巧,但get到了大泉洋。

  • 盛运 1小时前 :

    不管怎样 创业史诗无法挽救末世暮日

  • 梁丘承泽 5小时前 :

    唯一超出我的主观意识的是,一个小队没有打赢的敌人,一个人把他们全都消灭了……

  • 湛阳云 8小时前 :

    原本想一部拍北野武的电影居然不是限制级那得多没意思,但其实浅草小子时期的北野武就是如此温情励志,好像红白歌会现场幽暗灯光下那一曲小调,怀旧而伤感。柳乐优弥模仿的惟妙惟肖,但多希望最后那一组镜头导演本尊可以现身。

  • 车盼夏 3小时前 :

    影帝模仿到位了。成名后回访师匠的那段戏挺好。丨所有歌舞段落直白偏冗长,为何不设计进行信息传达。丨被人笑和逗人笑是有本质区别的,大抵在有没有尊严上。丨鲸

  • 蒋奇正 9小时前 :

    尊重战士。电影节奏太慢,部分情结冗长,刻意煽情。

  • 阮雁兰 8小时前 :

    新年第一天看完,有种几年前看赤めだか的熟悉感。算是奈飞为了北野武定制的回忆作品,影帝能把他演的栩栩如生不得不夸一句牛逼。不知道北野武两次重新开始人生,是勇气还是单纯的没有毅力,但是他终究靠坚持个性闯出了一片天地。问师傅左手的伤时故意讲段子的一幕着实精彩,用幽默化解世间痛苦大概就是这么回事。

  • 栋爵 1小时前 :

    即使在台下也要着装利落保持幽默惯性。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