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万万同胞是多少人 高清

评分:
9.0 推荐

分类: 记录片 1995

导演: 尤里斯·伊文思

剧情介绍

  简介:
  在世界电影史上,尤里斯·伊文思被称为纪录电影的先驱,与美国的罗伯特·弗拉哈迪、英国的约翰·格里尔逊和苏联的吉加·维尔托夫并称为四大纪录电影之父,与其他三位不同的是,伊文思的创作生涯最长,在长达6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拍摄了60余部影片,一部寻找失落青春的诗意纪录《塞纳河》曾使他获得1957年的戛纳金棕榈大奖。
  中国的抗战不仅掀起了中国电影人的创作热情,也吸引了国外电影大师的镜头。上世纪30年代末,多位国外记录片导演来华摄制影片,他们中最杰出的代表就是尤里斯·伊文思。伊文思1938年在中国拍摄的《四万万人民》不仅是他电影生涯的代表作,也是他与中国维持50年的情谊的开端。从抗战开始,在不同的年代,他用自己的镜头纪录下了不同的中国。
  外国人来华拍纪录片的历史,最早大约可以追溯到电影诞生的那几年。1896年,卢米艾尔兄弟派出了数百名摄影师奔赴世界各地拍片,其中一些摄影师就曾来华拍片。此后,美国人、意大利人、苏联人、瑞典人都曾经把镜头对准过中国,但多是风光片及风土人情、文物考古、民居民俗的纪录,直到战争的悄然到来。1935年,在燕京大学任教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用一台十六毫米手摇摄影机拍下了“一二·九”学生运动的场面,今天已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
  1938年,尤里斯·伊文思来了,这个“飞翔的荷兰人”飞到了中国,与他同行的还有我最崇拜的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在1936年,两个勇敢的人在西班牙内战爆发之际,把摄影机和照相机的镜头对准了这片燃烧的土地,伊文思拍摄了广受赞誉的纪录片《西班牙土地》,而卡帕也因拍摄《共和军之死》的照片一举成名。 “纪录”拥有了出生入死的刚毅血性。从此,“什么地方燃烧,就去什么地方拍摄”被奉为摄影师的职责。西班牙内战是西方前线,而中国战场则被称为是反法西斯斗争的东方前线,从西方前线远涉到东方前线,伊文思和卡帕在中国拍摄的珍贵图像仿佛西班牙影像的回音。
  1938年4月初,在抵达中国不久,二人便拍摄了“台儿庄战役”,那是值得庆贺的第一场正面击溃日军的胜利,伊文思和卡帕要求上前线拍摄,最终未能拍到决战的场面,因为他们是外国人,没人敢为他们的生命承担风险,但他们还是抓住机会在台儿庄附近的小树林中拍摄了这场战斗。伊文思回忆说:“我不是一个作家,我通过画面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我一定要表达死亡对我意味着什么,不仅仅是拍几个尸体,而是拍摄整个一段,死亡牵连到的往往是许多人。我触到了中国,中国也触到了我,我拍了战争,拍了一个在战争中瓦解,又在战火中形成的国家,我看到了勇敢!”
  纪录这场战争的《四万万人民》成为了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真实写照,并且起到了声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的积极作用,这些影像成为后来中国抗战影片的重要素材。而卡帕生平最有力度的照片,就是他拍摄的遭日军空袭后的劫难场面。
  正如卡帕那句永远的名言:“如果你照片拍得不够好,因为你离得不够近”。1954年,卡帕在越南战场触雷身亡,如一个不参与杀戮的斗牛士般身着光彩耀目的斗牛士装束轰然倒下,而伊文思继续潜行在战火中。
  伊文思的冒险不是赌徒的博彩,也不是亡命徒般的轻生,而是为激情所贯注,为信仰所战斗的勇气。在中国抗日战场上,在越南抗美的丛林中,在古巴剿匪的追击中,甚至在70岁高龄,依然在战火中拍摄。这个“飞翔的荷兰人”被祖国放逐,却四次来中国,他称中国是收养他的“第二故乡”,他爱这里的人民。
  红色电影的开端——延安电影团
  伊文思在临走之前,秘密地把一台埃摩摄影机交给了一位左翼影人吴印咸,这位吴印咸后来被称为共和国摄影艺术的拓荒者。1938年秋,吴印咸和袁牧之两人带着这台摄影机和从香港购得的全套电影器材到达延安,在八路军总政治部下成立了“延安电影团”。
  最初电影团只有6个人,有电影工作经验的仅有3个。1938年10月1日,电影团开拍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记录片《延安与八路军》。1940年袁牧之将完成的影片底片带到苏联,没想到正好苏德战争爆发,没能在苏联印出拷贝送回国内放映。进入40年代后,电影团拍摄了多部新闻短片,在根据地露天放映。

评论:

  • 涂海秋 4小时前 :

    与其说好友,不如说是比较亲密的同事吧。各有各的命运无常,各有各的风尘仆仆,再聚首,始终找不到往昔温情。

  • 茜寒 2小时前 :

    珍惜朋友 年度最煽情 应该上映啊 就可以和懂的小伙伴一起去电影院经历这场回忆杀 虽然表演痕迹挺明显的 但还是会笑会泪目 Gunther showed up but short

  • 风成业 3小时前 :

    有不少亮点,能看出主办方的用心。可以挖掘得更深、内容的呈现更有想象力一些。

  • 穰梦山 8小时前 :

    他是否依旧那么年轻 是否依旧那么热情

  • 花珠 6小时前 :

    我们看客都如此无法回神,那十年的回忆对于他们应该更是难忘吧?

  • 渠曼文 0小时前 :

    我不是死忠粉,但在剧里看到过那十年时光,又通过reunion感受到了剧外的时光。砸过的时光就有一种难以替代的力量。此外还有很多小花絮和熟面孔。结束时真不希望它结束。和请回答1988时是差不多的心情。

  • 鄞修贤 1小时前 :

    前半截觉得冷笑话太多,内容也比较老套,但从小新柯南附身开始,故事猪突猛进,热血沸腾。结尾落在小新和风间的双向奔赴尤为泪目。

  • 表振平 5小时前 :

    从Ross重新踏进熟悉的布景时,我就开始哭,看他们互相调侃,谈到以前搞笑片段,又开始笑。结局已经很圆满了,留下点余地,一点遐想,你们就这样坐着聊聊天值得五星。所以剧里骨折打绷带,初吻,怀孕都是真的。

  • 梓林 1小时前 :

    又哭又笑,最后菲比那句“人总要长大的”又有一些释然。致敬那些无法复制的经历,那些遗憾,那些得到与失去。

  • 鄂未央 7小时前 :

    阶级划分、精英教育、友情岔路,三位一体,本格推理。用蜡笔小新一行儿童强行嵌套了一个青春燃剧。

  • 郁兰娜 2小时前 :

    青春就是恋爱 发光 后悔 义气 孤独 狂欢

  • 逸杞 3小时前 :

    太好哭了。。。当年看的时候没觉得joey和小钱那么帅,现在再看惊为天人!!!!!

  • 阴宏义 6小时前 :

    【CraveTV】随着流媒体和各大科技公司的加入,类似的重聚/重启会越来越多(接下来应该就是欲望都市了),而观众们自然也不会介意这种对于青春和回忆的收割。不过从形式考量上,可能是因为老友记的受众过于广泛,就显得有些多余了。个人而言,实际上是不希望见到各种“大牌”前来客串的,甚至连James Corden的采访都显得多余。如果以前不属于老友记,现在何必掺和一脚呢?

  • 鸿骞 7小时前 :

    怀念那个没有屏幕手机和新冠的年代。这次特辑中间有一段剧粉采访真的说到我心上了,每当抑郁难受的时候,只要打开老友记,就会不由自主地微笑,“this show saved my life.”(等飞机这一段时间我也是打开老友记听着我的这几个美国老友聊天和那些背景罐头笑声……)

  • 祁清雅 5小时前 :

    “人生中你的朋友就是你家人的那个阶段” 一击即中的伤感,还有老友之间默契的小动作,看他们重聚,感觉也像是见到了自己的老友,大家都不再那么年轻了。

  • 朋元忠 7小时前 :

    从Ross重新踏进熟悉的布景时,我就开始哭,看他们互相调侃,谈到以前搞笑片段,又开始笑。结局已经很圆满了,留下点余地,一点遐想,你们就这样坐着聊聊天值得五星。所以剧里骨折打绷带,初吻,怀孕都是真的。

  • 甄涵蓄 2小时前 :

    女生都好美,男生都无可奈何的老去。真正的爱都是注入了自己的精力,青春和岁月的爱恨。我们那些大学时期对成人世界的向往,对大都市花花绿绿的世界的渴望,都融入在一遍遍的看剧里。可能几乎所有人的初衷都是为了学好英语,但每个人都会不自觉的被情节所吸引所勾住,反而成为我们的永恒的美好的集体记忆。如同贝克汉姆在片中说,在出差的无聊和低落的时候,看一集这样的可以随时浸入的电视剧,就好像安慰性质的食物。为什么只是四星,还是因为这部电视剧太成功,反而限制了演员的反战。这么多年,安妮斯顿的电影里,让我印象深刻的只有《蛋糕》。而男生们却似乎让我越来越痛心。老友记如同诗歌,它不言而喻,它日久弥新。老友记那么清新隽永,还是因为我们在现实世界里跌的头破血流。真正的爱的事物,都不敢长篇大论。

  • 洲萱 1小时前 :

    打倒任何觉得《生活大爆炸》比《老友记》好看的纸老虎!

  • 郎梦山 3小时前 :

    十年,或是十個月,236 集,足以讓你和他們成為朋友,從他們身上汲取到成為一個更好的人的養分。

  • 运礼 5小时前 :

    我愿称之为剧场版---野风令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