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汤隽雅 9小时前 :

    费时费力把黑白电影转成彩色,不仅失掉了原有的美学特色,还呈现出这样的效果,希望不要有第二次了。

  • 骞翱 8小时前 :

    “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

  • 泰念真 7小时前 :

    之前只看过故事里的中国片段表演,这次看了彩色修复版,完全不同的感受。长河无声奔去,唯爱与信念永存。

  • 祁熠 6小时前 :

    当我访问过李白故居的时候,再回来看这部永不消逝的电波电影的时候,对于我们的地下电报工作者的充满了崇敬,片头曲延安颂和宝塔山,又来到上海,真是穿越,孙道临真帅。

  • 蓬平露 6小时前 :

    现在想想他到最后被抓或许还是幸事。他如果活了下来,将来再过十几年他反倒更有可能会被打成“特务”,从而让他屈辱的死去……

  • 莫浩广 2小时前 :

    突出革命主题,弱化了爱情,孩子从垃圾堆里捡来的。

  • 笪晓旋 4小时前 :

    爷爷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他一边看一边掉眼泪。

  • 枚听枫 0小时前 :

    老爸洗澡的时候还会唱:打回老家去……知道出处了……

  • 申屠宇达 2小时前 :

    虽然有当时那个年代浓厚的zz宣传意味,不过比起现在通过字幕强行升华主题精神打鸡血尬喊口号的主旋律真是好太多,人物形象足够鲜明,平直的叙事也同样烘托着先人们的默默付出,直到最后那句“同志们永别了”才有轻轻地一击直打内心,敬佩之心方才油然而生。但也不得不说,这也是只属于那个时代特别的艺术表现形式,若然放到现代,必是不被大部分人所接受并喜爱的。

  • 骏强 0小时前 :

    据说上部被吐槽文戏少,是因为被放到了下部。看完水门桥后我认为,整部长津湖就没有什么文戏—每次战斗间歇的短暂交流可不算文戏。用电影去表现抗美援朝,表现志愿军,本就力不从心,并不是技术达不到,而是电影这种艺术形式本身无法表现国人心中的抗美援朝。抗美援朝如同一场雄壮的进行曲,不允许有任何不和谐音符,电影中,志愿军战士用各种牺牲诠释了英勇、顽强、视死如归。战争在中国人心中本就是不一样的事物,在中国,战争这个词是容不下多少哲学思考的。我们的战争首先是悲壮的,可歌可泣的。我们不能,也不允许像别的国家那样,从第三人的视角看待自己国家的战争。于是,我们最好用纪录片表现战争,能有好作品。至于电影,还是用来记录更加复杂晦暗的人性,和更加模棱两可的世界观吧。

  • 谬又莲 9小时前 :

    58年我们正在DYJ,我们的志愿军刚开始撤离。作为新中国第一位女导演,三代导演的作品,这部电影也很有分量。但是黑白转彩我不认同哎,这部电影的恶评也来源于此。

  • 隆方方 0小时前 :

    2021-10-28 修复重映版 @深影。隐蔽战线

  • 莉克 5小时前 :

    依然感动于结尾的最后一句台词。李侠的牺牲没有刀架脖子,没有机枪射击,甚至反动派都没有近身,但画面出现了亲爱的同志们脱帽凝视窗外,定格在蓝天白云中李侠播报的身影,我们知道他就义了,这种没有爆破没有鲜血的结尾,仍然让人动容。

  • 裴尔阳 8小时前 :

    你见过军训放这个的麽! 一个如此严肃的电影被我们看的如此嬉戏打闹···

  • 梦霞 9小时前 :

    1.敌人在丧心病狂下确实会失去理智,做出很多匪夷所思的愚蠢举动

  • 贺良弼 0小时前 :

    男女主真的帅,汪蒋共三方斗法也颇具看点,只是鬼子演的太戏剧化。管中窥豹,奠定之后谍战剧所有套路和模式。(汪的男反派真有格调,穿着太洋气啦

  • 税梅英 1小时前 :

    以为自己搞错了,结果真的是老电影,为老艺术家们打call

  • 板绿兰 4小时前 :

    剪辑和镜头衔接不是很流畅;花里胡哨的常青同志。

  • 梦祥 5小时前 :

    三星半。虽然如今看到布景有些粗糙,演员的表演方法也令人不太习惯(直视镜头、一脸正气状等等),态度的转换太轻易(两三句改变了态度),但服化蛮好(柳妮娜有的衣服首饰还蛮好看的),细节到位(租界里有包头巾的印度人),演技不错(柳妮娜蛇蝎美人的味道很足),反派不弱智(虽然形象有点刻板)。

  • 盈巧兰 9小时前 :

    十七年电影。在红色经典中算是不错的。(补记)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